想跟大家聊聊我这一个赛季是怎么跟着CBA浙江广厦队折腾的。也不是说我是什么专业人士,就是一球迷,喜欢瞎琢磨,瞎记录点东西。

赛季初的准备与期待

赛季开始前,我这心里就痒痒的。每年都这样,休赛期盼星星盼月亮,就等着开赛。我,也不搞那些虚的,就想实打实地跟完整個赛季,看看广厦到底能打出个啥名堂。我提前做了点“功课”:

清空硬盘空间:准备录下一些关键比赛,特别是那些预感会很焦灼或者有特殊意义的场次。有时候直播看着不过瘾,还得回放细品。

准备小本本:不是啥高科技,就是普通的笔记本和笔。我习惯手写记录一些东西,比如半场数据对比、关键球员的发挥、教练的暂停时机等等。感觉这样比敲键盘有“参与感”。

调整作息:CBA比赛一般都在晚上,有时候还挺晚的。为了能精神饱满地看完比赛,我那段时间都刻意调整了一下睡觉时间,确保第二天还能正常搬砖。

那时候真是憋着一股劲,心想这个赛季广厦可得给力点!特别是几个核心球员,像孙铭徽,那真是寄予厚望。

赛季中的追踪与记录

赛季我的“实践”也就正式启动了。基本上,只要有广厦的比赛,雷打不动守在屏幕前。有时候家里人喊我吃饭,我都得说“等会儿,这节关键!”

我的观赛“流程”大概是这样的:

赛前预热:刷刷新闻,看看前瞻分析,了解下对手情况,伤病名单啥的。心里大概有个预期。

专注观赛:比赛开始后,手机静音,尽量排除干扰。我会特别留意:

攻防转换:广厦队的快攻打得怎么样,防守端漏洞在哪儿。

关键球员表现:孙铭徽的组织和得分,外援的融入和爆发力,还有其他国内球员能不能站出来。比如有几场球,特别是那个外援布朗,关键时刻那个三分,简直了,直接把比赛给收了,看得我从沙发上跳起来。

教练调度:换人时机,战术布置,暂停讲了啥(虽然听不清,但能看个大概)。

中场休息:快速翻翻技术统计,跟我上半场记的笔记对一对,看看哪些点跟我想的一样,哪些没想到。

赛后复盘:比赛打完,心情平复一下。赢了球自然开心,输了球就琢磨输在哪儿。会去一些球迷论坛看看大家的讨论,但也就看看,不怎么参与争论,毕竟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。我主要还是整理自己的笔记,写几句简单的

记录的重点:我不会像专业数据分析师那样搞得特别复杂,主要就是一些直观的感受和关键节点的记录。比如,“今天某某球员手感冰凉,三分几投零中”,或者“第四节一波流,防守强度上来了,对方失误增多”。有时候也会记录一些有趣的瞬间,比如某个精彩的配合,或者某个球员的标志性动作。

记得有段时间,广厦队状态起伏比较大,赢几场顺风顺水的,然后突然就输给一些感觉不应该输的对手。那段时间,我这小本本上记录的“问题点”就特别多,什么“失误太多”、“篮板球保护不好”、“关键时刻没人得分”之类的。看得我有时候也挺上火的。

赛季末的回顾与感受

一个赛季下来,小本本也记了厚厚的一沓。季后赛嘛大伙儿都盯着,那年有的比赛真是打得荡气回肠,比如有场对北京的,真是刺激。但也有遗憾的时候,比如某次季后赛止步八强,心里挺不是滋味的,感觉球员们拼了一个赛季,就差那么一口气。

回过头来看这些记录,挺有意思的:

能看到球队的成长和变化:从赛季初的磨合,到中期的调整,再到后期的发力,整个轨迹都比较清晰。

能更理解球员的不易:以前看球可能就图个热闹,现在会更多地关注球员在场上的压力、伤病的影响。孙铭徽这小伙子,真是核心,那助攻,那串联,没得说。看他季后赛数据,助攻刷刷上双,就知道多重要了。

也算是自己的一段经历:虽然只是个旁观者,但这种全身心投入去关注一件事情的感觉,还是挺充实的。

有时候翻翻那些记录,看到自己当时写下的文字,比如“这场球CCTV5也播了,打广东那场,全家都看了,真带劲!”,或者“今天李悦洲抢断真不错,防守立功了”,就能回想起当时看球的心情。这种感觉,还挺奇妙的。

这个“实践”过程虽然谈不上多专业,但让我对浙江广厦这支球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情。下个赛季,我大概率还会继续这么干。毕竟热爱嘛总得找点方式去表达和投入,对我来说,记录就是一种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