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27日,广东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的灯光似乎也黯淡了几分,映照着第十五届全运会男子水球决赛的落幕。上海队以9比16不敌东道主广东队,但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结束,更是47岁的上海水球老将余利君,他跨越近三十载、八届全运会征程的终点站。未能以金牌作为告别礼,他坦言“多少有些遗憾”,但语气中更多的是坦然与坚定。余利君,这位水球场上的常青树,用近三十年的坚守,书写了一部动人的诗篇。

从泳池到球场:命运的转折

时光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,从小练游泳的余利君,迎来了命运的转折——转练水球。他发现了水球的真正魅力在于它的激烈对抗和团队精神。1997年,19岁的余利君在家门口首次站上全运会最高领奖台,此后在2001年和2005年,他助力上海队成功卫冕,实现了全运会“三连冠”。在国际赛场,他曾随国家队四夺亚锦赛冠军,并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。辉煌之后,周期更迭,余利君也曾功成身退,转任上海队助理教练,扎根基层培养新人。

老将的归途与担当

2019年,一次偶然的相遇,改变了余利君的人生轨迹。在上海队需要他的时候,他毅然复出。复出之路并不平坦,伤病轮番袭来,但他咬牙坚持,将使命感融入每一次训练。2021年陕西全运会,43岁的余利君带伤出战,眼角缝了5针,但他依然坚持上场。决赛中左肋骨裂,他依然选择带伤上阵,因为这是他的最后一届全运会。“支撑我一直走下来的,是对水球运动刻在骨子里的热爱。”余利君说道。他不仅仅是冲锋陷阵的球员,更是年轻队员眼中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
以弱胜强,永不放弃的精神

余利君在八届全运会中最难忘的一幕,是2017年天津全运会那次“以弱胜强”的夺冠。“那时广东队实力更强、胜算更大,但是我们想拼一下,还想把冠军再夺回来。”最终他们做到了,逆境中憋足一口气,为集体荣誉拼尽所有的团队精神,至今让余利君心潮澎湃。如今,他的战场将从赛场转向青训领域,培养下一代水球少年。他希望下一批运动员能超越他们,把亚洲冠军再夺回来。他寄语后辈:“不管哪个地方的运动员,都要继续努力超越自我,并且坚持下去……”

余利君的故事,还远未结束,它正以另一种方式,在下一代水球少年们激荡的浪花中,继续奔流。你认为余利君的坚守和奉献,对中国水球运动的发展,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