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,姚明、李娜是体育界的名人,那么杨明就是体育记者圈的名人。他文笔犀利、大胆、幽默,追求激情与个性,担任体育记者21年来,写过大量的名篇名作,产生过广泛的影响。他被誉为中国足球的反黑斗士,以敢说敢做、勇于担当闻名。
杨明现任新华社体育部高级记者,记者采访室副主任,采访过四届奥运会和多次世界大赛,中英文双语写作,从事体育报道21年。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文专业,1983年任新华社体育部记者,1988年赴加拿大自费留学,1998年至2000年在美国任专职体育记者。
反黑斗士
谁也想不到,新华社记者杨明还是专业体育运动员出身。杨明是原北京田径队撑竿跳选手,打破过全国少年纪录、全军纪录,还夺得过1982年首届大学生运动会冠军。也许是当过运动员,杨明的很多观点一针见血,直指举国体制的各种弊端。
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采写的《约翰逊“欺骗”了整个世界》和《约翰逊果真欺骗了整个世界》组稿获得当年全国体育好新闻一等奖;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采写的《奥林匹克公园大爆炸》稿获得当年中国新闻奖;2001年采写的《中国足球梦圆世界杯》获得中国新闻奖;2005年获得美国“罗纳德·里根新闻奖”。
杨明的专栏和杂文也深受好评,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,他在《世界杯快报》上开辟的《杨明视点》专栏影响很大,受到全国球迷喜爱;在女足世界杯期间,他写的长篇通讯《铿镪玫瑰》和《爱国烈焰》引起强烈反响,后篇入选《建国优秀通讯名作100篇》选集。
杨明文笔犀利、幽默,有激情,主要报道领域为田径、足球和篮球,还出版过《黑哨》、《狗仔门的快乐》、《天涯不归路》等书,被誉为中国足坛著名的“反黑斗士”,在中国媒体圈以敢说敢做、勇于担当闻名。
访谈
何来封杀?真理越辩越明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杨明没想到,一篇《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》新华社专栏文章引发了激烈的讨论。作为经历过多种大风大浪的资深体育记者,面对这点风浪,杨明显得很淡定。在亚运会闭幕之际,杨明在接受晶报记者专访时称,“我没有被封杀,真理越辩越明。”
晶报:你因为这篇报道成为某些体育官员批评的靶子,对此你怎么看?
杨明:一篇千字文不可能诠释得很全面,如果掐头去尾,拎起某句话就批评,我是不太容易接受的。不过,我的主要观点不是这个,我的主要观点是: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,增强全民体质比金牌第一更重要,重视竞技体育,忽视群众体育的做法必须要改变,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才是体育本质的真正回归。
晶报:自从引发了激烈的大讨论之后,你选择了沉默,有人质疑你是受到了某些方面的压力?
杨明:第一,我没有被封杀,也没有被组织批评,只是怕影响亚运会,所以,我保持沉默;第二,最近我在学习思考,准备把自己的观点整理出来,以个人名义放在网上,为大家提供批评的靶子。
晶报:现在来看,这种大辩论有无必要?
杨明:亚运会结束了,但辩论并没有结束,这是好事,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体育不怕讨论和观点碰撞,只有辨明方向,才能更健康发展。
晶报:对于某些体育官员的反驳意见,作为记者的你是怎么看的?
杨明:体育官员质疑在我的意料之中,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观点。作为记者,我需要站在大众的立场上说话。有些点名道姓的公开批评和指责,我相信他们的动机是好的,都是为了中国体育能够健康发展。我认为,观点的碰撞应该是对事不对人。每个人都有表达观点的权利,虽然刚开始时我不太容易接受这种批评方式,但现在想通了,与其进行无趣的、没有意义的回应,不如着重在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上进行讨论。
记者手记
杨明特别能侃
作为同行,记者多种场合都能碰到杨明。不过,由于没有深交,平常见面仅限于点头而已。
接到后方传来的采访任务,当时亚运会已经接近尾声了,有关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大讨论遍及全国。体育部副主任李宏文指示一定要采访到杨明,因为关乎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的讨论,杨明最有发言权。
在正式打电话之前,记者内心也很忐忑,因为杨明自从写了《一骑绝尘引发的思考》一文之后,就再也没有发声,他能接受记者的采访吗?打通电话之后,话筒另一边传来一个略显沙哑的嗓音。在记者说明来意之后,杨明略为沉吟了一下,然后很爽快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这里得提一下,杨明和晶报有缘,他曾于2005年和2007年两度应邀出席晶报主办的中国足球、中国体彩高端论坛,并担任嘉宾。
话匣子一旦打开,杨明的话也如同长江江水一样滔滔不绝,让记者都来不及速记。在采访过程中,杨明的话语非常严谨,逻辑性也很强,专业知识极其丰富。不过,在采访的最后,杨明有一个小小的要求:写完的稿子让他审一下,因为自从写了上一篇稿子之后,这还是他第一次接受外界采访,他希望记者不要曲解他的意思。
个性鲜明,刚直不阿,面对各种压力从不低头,这是杨明之前留给记者的印象。通过这次采访接触,记者发现,杨明完全没有名记者的架子,敢做敢说,勇于担当,这都是后辈记者们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。
晶报记者 高志明